Report by Xu Lejiang at the Fifth General Meeting of the China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ssociation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自2011年2月召开第四次会员大会以来,已有4年的时间,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第四届理事会任期届满。现在,我代表第四届理事会就4年来协会工作情况和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
1、 Review of the main work of the association in the past four years
过去的4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4年,是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环保水平不断提升的4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的4年,也是历经市场剧烈变化、经受严峻挑战的4年。4年来,协会紧紧围绕钢铁行业的实际,同广大会员一道,共克时艰,按照第四届理事会提出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非常多,这次会议专门印发了协会4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回顾作为书面材料给大家,这里我仅就其中重点作简要报告。
第一,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这个中心任务,全方位开展工作。积极促进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委托,召开钢铁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大会;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诉求;去年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给钢铁协会提出的要求,就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钢铁产能预警系统的建设。参与《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制定工作,并受工信部原材料司委托,组织进行三批申报企业材料初审和专家评审等工作。组织行业力量完成《2020年钢铁工业发展愿景及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为今后行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实现钢铁强国目标提供重要参考。积极引导行业科技创新,先后召开钢铁工业科学技术大会和行业技术创新大会,组织开展《钢铁行业2015~2025年技术发展预测》研究,提出科技创新工作思路,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新政策落实。积极促进行业节能环保工作,特别就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和有关政策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强化全行业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建立与下游行业战略合作平台,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参与工信部、住建部建立的高强钢筋合作推进机制,参与制定发布高强钢筋应用指导意见,举办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交流会;配合工信部及有关单位,协调完成油船货油舱用耐蚀船板的开发并实现了实船建造应用,积极推动管线钢、油井管、硅钢、磁轭磁极钢、电站蜗壳用钢、海洋工程用钢的国产化应用。
第二,加强市场化建设,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过去的4年,协会根据形势变化,紧紧围绕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抓住市场化建设这个基础环节,创新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进口铁矿石实行现货采购以后,为打破境外价格指数对中国铁矿石市场价格信息的垄断,在有关部委的指导下,钢协与矿山协会、五矿商会于2011年共同推出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经不断完善,2014年实现按日编制发布,为会员企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影响力不断提高,为改变单一指数定价模式创造了条件。2012年,联合部分钢铁企业推出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实现铁矿石公开交易,对发现现货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广泛征求会员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积极促进铁矿石期货尽早推出,2013年10月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上市。实践证明,这对于铁矿石现货价格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作用,期货、现货价格走势一致,相关性高达98.4%,成为企业有效的避险工具。铁矿石价格指数、现货交易平台、期货的相继推出,结束了进口铁矿石价格不透明、被扭曲的历史,是协会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市场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形成公开、透明的中国铁矿石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中国铁矿石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加强统计信息服务,不断丰富统计信息内容,提高统计信息时效,在国资委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成为唯一一个信息统计“精品工程”,去年又开始探索建立行业快速统计系统,建立行业生产日报,为会员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更全面、快速的统计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充分发挥钢材价格指数作用;加强焦炭市场和钢材专项产品市场、区域市场的协调,并取得明显成效;定期与用钢行业交流,及时了解下游行业的动态和需求;加强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定期召开月度分析会,对行业运行的突出问题进行预警,并以最快速度传递给企业。强化为政府部门服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建立了定期工作交流机制。积极搭建地方协会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的作用。举办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等国际会议,积极促进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
第三,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努力反映企业诉求。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税负问题,重点开展涉及行业发展的四个方面重大财税政策研究,集中、系统地阐述协会主张。经多次主动与多个部委沟通反映情况,特别是在钢铁产品进出口财税政策调整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现已经开始逐步取消加工贸易项下免税进口钢材的优惠政策,第二批清单也将在不久后执行,这将为国内钢铁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产品研发创造条件。同时,就企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减轻铁矿山企业税费负担、建筑安装、金融保险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财税政策提出政策建议,还就企业利用余压、余热发电免交水利建设基金、可再生能源基金等企业反映强烈的收费项目,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向政府部门反映。
近年来,在参加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主持召开的有关座谈会上,协会领导多次就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兼并重组、深化改革、公平竞争等事关行业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针对铁矿山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项研究,并就税负过重问题紧急提出政策建议。有关建议引起重视,部分建议已经在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中体现。
为维护钢铁企业的利益,主动与我主要钢材出口地行业组织、企业沟通,增进了解,化解贸易摩擦。同时,配合企业进行反倾销相关工作,仅2012年、2013年两年,在协会与应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就有10起贸易救济调查取得无损害或撤销调查的结果。
第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协会的影响力。4年来,协会按照建设“国内有威信、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目标要求,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大力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影响力不断扩大。团体会员数量比2010年末增长近40%,一大批民营企业和产业链关联企业加入协会,给协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会员结构以钢铁生产企业为主,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会员不断增多,行业代表性和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包容发展的新气象。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协会机关积极转观念、转作风,定位更加明确,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协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高素质、精干的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了年轻化进程。坚持以《章程》为中心,坚持依靠企业办协会方针,不断完善治理机制,企业家任会长制度经过不断探索更加完善,会长轮值制度进一步充实、深化。协会《章程》经过本次修改,进一步提高了协会依法、依《章程》治理的水平。根据形势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相继成立了钒业分会、企业法律事务分会和冶金设备分会,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化服务和信息服务。
总之,4年来,在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一些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为会员服务方面仍须加强和改进。
2、 The oper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teel industry in 2014
(一)2014年前11个月钢铁行业运行简要情况
2014年前11个月,受经济下行、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用钢行业需求增速下降的影响,钢铁生产增速下降,钢材价格仍处低位,铁矿石等原料价格有较大幅度下降;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钢铁生产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大幅下降。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共生产粗钢7.49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增速大幅回落,预计全年粗钢产量为8.15亿吨。2014年前11个月,全球65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共生产粗钢14.98亿吨,同比增长1.79%;扣除中国内地后,世界粗钢产量为7.49亿吨,同比增长1.67%,与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速仅差0.24个百分点。
粗钢生产水平增幅大幅缩小,直接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及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增幅缩小导致的。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5.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采矿业、制造业等投资增速与2014年初相比都呈现回落趋势;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扣除土地购置费的投资仅增长7.8%;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
钢材出口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2014年前11个月,我国共出口钢材836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6.8%,预计全年出口钢材将超过9000万吨;进口钢材1322万吨,同比增长2.7%,保持小幅增长;折合粗钢净出口约7488万吨,同比增加2798万吨,而同期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约1400万吨。进出口钢材平均价差扩大,这既有进口钢材品种的原因,也与出口钢材竞相压价有很大关系。
实现利润有所好转,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由于铁矿石、煤炭等主要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下降,以及企业采取降本增效措施使钢铁生产成本相应下降,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税、利润均有所好转。2014年前11个月,纳入统计的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917亿元,同比下降2.03%;实现利税985亿元,同比增长12.72%;实现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51.57%;累计亏损面为21.6%,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0.74%,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2014年前11个月,企业在降低原料库存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会员企业存货占用资金同比下降3.62%。同时,由于融资困难和部分企业主动减少信贷,银行借款增速明显回落,同比仅增长0.25%;到2014年11月末,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7%,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但总的情况看,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紧张生产经营面临极大的困难,有些停产,有的已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二)2014年钢铁行业取得的新成绩
尽管全行业经历了很大的困难,但广大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持抓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放松,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使各项工作又取得了新成绩。
第一,主动适应新常态,转观念,抓改革,促转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钢铁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广大企业不抱怨,不气馁,用新观念、新思维去破解企业发展难题。鞍钢鲅鱼圈分公司、首钢京唐公司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持续挖潜增效,全年生产经营实现盈利;河北钢铁集团致力于颠覆在行业高盈利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经营模式,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重点解决企业关键人才不在关键岗位的问题,将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化配置到产线和营销一线上,将关键待遇落实到关键岗位上;华菱集团以“变革”为突破口取得成效,去年实现利润由倒数进入全行业前5名,同时形成了汽车板、物流、节能环保等新的效益增长点;兴澄特钢从产品供应商向整体服务方案解决者转变,从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向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提升的绿色制造转变。
第二,积极应对市场挑战,真抓实干见成效。在过去的一年里,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企业准确研判市场、战胜困难的能力明显增强。
在资金管理方面,宝钢强化现金流管理,重点在资产负债率、有息负债规模、营运周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5个方面对子公司设立刚性目标;河北钢铁集团提出“融资规模不增加、负债规模不上升、财务费用不升高”的原则,加强资金刚性管控,彻底摆脱企业对银行持续“输血”的依赖,建立低资金保障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方式,融资规模同口径比上年减少270亿元;沙钢把压降财务费用作为系统增效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融资结构、多渠道运作资金,大幅降低贷款总量;华菱集团经过两年的挖潜增效、减债降负,已经基本消除了企业的重大风险和隐患;山钢集团采取有效措施,使三项资金占用余额比2014年初降低10%;马钢坚持以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原则,有效实现了现金流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的双重目标;安阳钢铁加强物流与库存管理,坚持低库存运行,大幅缩短库存周期,整体库存资金占用呈逐月下降趋势。
在成本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先算成本账,评估好盈利水平后再接订单。如武钢坚持成本一体化和市场化推进成本管理;太钢由过去的“干了算”转变为“算了干”;山钢集团莱钢公司对全部产品逐一进行成本核算,严控低利产品,取消无利产品,对低于边际成本的产品一吨不生产,去年效益大幅增加。很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价格行情来调整生产和销售节拍。如柳钢等一批企业对铁矿石走势进行准确预判,整个生产过程中坚持低库存,准确灵活的决策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为生产经营创效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包钢在企业内部实施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和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拉近一线职工与市场的距离;河北钢铁集团从依法依规清理清退外雇、外委、外包项目和采购环节中间商入手,大幅削减企业基本生产要素之外的附加成本,还原钢铁主业的先进性和成本竞争力。
在行业自律方面,在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南北方中厚板协调组多数成员企业响应号召控制中厚板产量,区域市场协调方面也取得明显效果。同时,地区性自律协调机制正在加快形成,南方21家企业、唐山地区窄带钢生产企业区域性协调不断探索,晋南6家企业统一采购取得一定效果,山东、河南建筑钢材生产企业分别建立区域协调和信息交流机制;陕晋川甘四省部分企业目前正酝酿建立关系密切的协商平台,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秩序、稳定区域市场。
第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取得突出进步。2014年,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宝钢BW300TP新型耐磨钢成功用于中集集团搅拌车的生产,使机械服役寿命延长两倍以上,助推了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鞍钢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关键设备及核电配套结构件三大系列核电用钢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项目CAP1400实现研发应用,耐候耐腐蚀桥梁板独家中标美国大桥工程,S450EW、S450AW等新型耐候钢用于C80E新型通用敞车,为我国国际级重载铁路发展提供国产化材料支撑;武钢无取向硅钢应用于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向家坝800兆瓦大型水轮发电机,各项参数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开发的连续油管用钢实现了系列化生产,变壁厚CT90试制成功;首钢成功开发了HC550/980DP汽车板,实现了常规连退线生产1000兆帕级别高强钢;太钢生产的最薄0.02毫米精密带钢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不锈钢精密带钢产品的空白;南钢开发的33毫米厚壁X80M、大应变X80MHD2钢板已经可以批量生产。
同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新进展,通过上下游企业间战略合作,在产品开发应用方面实现协同创新。如武钢与东风汽车成立了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与变压器企业共建取向硅钢联合实验室,与中集集团共建高性能结构钢联合实验室;鞍钢与北科大、东北大学共建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郑州铁路局共建钢轨焊接实验室等。
武钢强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落地,在做精做优钢铁主业的同时做强做大相关产业,实现了同比20%的利润增长;渤海钢铁紧紧抓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类行业、市场控制力强的企业和天津市重大工业项目对接,努力向下游产业延伸取得明显进展;酒钢大胆尝试进行多产业相互融合创新,初步构建了钢铁、电解铝、能源、煤化工等多个产业耦合式发展的新业态;本钢集团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突破,围绕发展模式改革、生产经营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等加速转型升级;新兴铸管、兴澄特钢、方大特钢等一批企业坚持差异化竞争战略,取得明显成效;邯郸龙凤山铸业是家生产高纯生铁的企业,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产能利用率达到100%;山东石横特钢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经营最优、效率最高;山西立恒、邢台德龙缩小目标市场半径,着力做好小品种、小市场。
第四,变压力为动力,节能环保再上新台阶。新环保法、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的实施,加大了企业的环保压力。但企业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加强以烧结脱硫、“三干三利用”、能源管控中心等为代表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全面升级和推广应用,吨钢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吨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少,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对照2014年国家发布实施的《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参评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的宝钢宁波公司和首钢京唐公司分别有35项和33项达到Ⅰ级基准值。沙钢坚持以建设“绿色钢城”为发展战略,持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鞍钢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和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又有新的突破;唐山一批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封闭式料场,转炉湿法除尘转干法除尘改造等也取得很大进展。
(三)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低价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没有改变。2014年,钢材价格总体呈波动下行走势,截至12月第三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76点,与2014年初相比下降15.38点,是自2002年8月末以来的最低水平。2014年前11个月,会员钢铁企业累计钢材平均结算价格同比下跌345元/吨,降幅为10.02%。市场需求增速下降,致使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铁矿石、煤炭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原料成本优势并没有明显地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尽管比上年有所改善,但销售利润率只有0.74%,在整个工业行业中仍是垫底的。
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去年国务院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资金紧张、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去年1月~11月份,会员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9.34%,而2013年同期是下降1.57%。由于销售回款困难,产成品资金占用、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4.91%、15.52%。特别是有些银行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断抽贷、压贷,使企业资金十分紧张,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经营风险。同时,开发商、建筑商、代理商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钢贸流通行业经营困难,钢铁产业链受到较大冲击。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加大了行业困难。这主要表现在:环境执法标准尺度不一,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效果不明显,反不正当竞争缺乏监督落实,受各种因素制约落后企业无法淘汰出局。
改革不到位制约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人员负担沉重,三项制度改革仍不到位,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这些问题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
3、 The situation, tasks, and main work of this year's association faced by China's steel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
(一)全面认识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常态
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于我国钢铁工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钢铁行业一定要深化理解。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4个“转向”将引导钢铁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推动钢铁工业的深刻变革。
钢铁企业适应新常态,要从注重扩大产能的规模化发展转为注重品种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从注重产量效益的增长模式转为注重综合效益提升的增长模式,从注重提高产品竞争力转向同时注重综合竞争力的改革、优化和提升,从注重硬实力的打造转向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从注重国内发展转为开始谋划实施国际化发展,并不断探索企业间、产业间新的合作模式。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工业的主要特征:
第一,我国钢铁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平台区,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显著回落,主要用钢行业如机械、造船、集装箱等制造业及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年度消费钢铁量的高峰期已过,钢铁的国内消费已达到峰值平台区。去年1月~11月份,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2%,这是我国已经进入钢铁消费总量峰值平台区的明显信号。2013年,我国钢产量和经济增速相近,增幅均在7.5%左右,但是去年GDP增速预计为7.4%,而钢产量预计仅增长2%左右。据钢协测算,2007年,我国新增万元GDP所带动钢材消费量为179公斤,到2013年这一指标下降到147公斤,累计下降了17.42%。这些都表明,经济增长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对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代之的是经济结构变化对钢铁质量性能提升的带动作用增强;钢材消耗量较少的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现有的庞大粗钢产能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钢材需求增长空间;钢材消费等级的提高导致钢材消费强度下降。这是我们全面、准确认识钢铁工业新常态的基本依据。
第二,钢铁业将进入大变革、大调整阶段,在新的产业发展格局中重新谋划发展定位,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成为新趋势。新常态必然加速企业分化,分化的过程就是产业内部集中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分化是钢铁工业优化的前提,只有分化,才能优化。大变革、大调整将带来企业数量上的减少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劣势企业被淘汰出局,使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进程加快。另一方面,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竞争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引导中国钢铁产业未来发展;服务于国内外高端制造业需求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众多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和区域优势,进一步做精做细专业市场和区域市场,企业在这样的大变局中都面临着重新定位。
第三,新变化、新趋势推动企业重塑竞争新优势。新常态带来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使企业原有竞争优势面临巨大挑战。长期以来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具有明显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成为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并且由一般产品市场发展到高端产品市场,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长期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的模式给钢铁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害,使众多企业精疲力尽、苦不堪言。今后,单纯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已难有回旋的空间,企业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的新阶段是势所必然。
新常态下,下游用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钢铁行业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得到认可。钢铁企业要致力于挖掘下游用户的隐性、潜在需求,在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新要求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已有工艺装备、技术、人才潜力,挖掘下游行业提高安全性能、降低维护成本对钢铁提出的新需求,通过与用户建立“产学研用检”战略合作、为用户创造新价值来开拓新市场,企业由被动的数量拉动转变为主动的供给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由钢铁生产向钢铁制造服务的转变。
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及未来竞争要素的变化,企业将依据自身和区域优势、劣势,围绕高效化、专业化、区域化、相关多元化来重塑企业竞争新优势。
第四,企业加快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新形势对企业改革创新形成倒逼机制,通过改革激活并强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凡没有体现出完全市场化的内容,都需要大胆变革、大胆颠覆。同时,企业创新也由单一创新转向多元集成创新,才能系统解决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当前,针对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已经采取了全力推进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也是空前的。
第五,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企业改革发展越是艰难,越要依法合规;企业越大,其经营发展就越依赖法治;企业经营风险防范也越来越需要法治来规避。随之,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代价也会越来越大。当前最需要大家给予高度关注的就是新环保法,企业要把认真执行新环保法作为依法治企的关键抓手,变环保的压力为绿色发展的动力。要以清洁生产为基础,继续重点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全面实现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和再资源化等功能,低碳排放,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实现生态链接,从而形成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
第六,加强资金链管理,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得到普遍重视。在钢铁业整体处于“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融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链安全的严峻考验。
全面认识新常态,关键是思想观念要跟上。
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入中高速增长具有客观必然性。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强化,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不可能再追求两位数的高增长。钢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没有支撑,必须正视这种现实,把重心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如果看不到甚至不愿意承认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用陈旧的方法认识新常态,那只能是路越走越窄,困难也会越来越大。
全面认识新常态,认识要到位。
首先,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其次,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但对钢铁工业而言则是重大历史转折。一方面,要客观地认识钢铁工业取得的成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据中国工程院等有关研究报告,中国钢铁工业被认为是工业领域中最有可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地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钢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是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机遇期,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机遇期。
最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等因素,使适应新常态的难度加大,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比其他行业要更多、时间也会更长。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要树立信心,发挥优势,把经济下行和市场变化的压力转化为积极进行结构优化、重塑竞争力的动力,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创造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天地。
(二)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我们树立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发挥优势,找出问题,做好企业的“加、减、乘、除”。
积极做加法,寻求企业发展的增长点。要在中央提出的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所带来的发展中牢牢稳住现有市场,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积极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带来的市场机遇;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抓住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主动做减法,就是要继续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控产量、降成本、减排放。要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工作,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控产量就是追求有效益的增长,对企业和行业都有利,因此要作为全行业自律的基本要求真正落实。降成本就是大力降低财务费用和经营成本,盘活资金存量,去除低效率的附加成本。减排放就是认真执行已经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做到生产依法合规、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力做乘法,加大改革力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改革创新要发展、要质量、要效益。努力做除法,要通过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切实提高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三)今年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协会应重点开展的工作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的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加大。由于下游行业需求趋缓,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新的挑战;主要原燃料价格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难以缓解,同时汇率、债务的风险也可能加大。总之,对今年全行业面临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围绕行业面临的新形势,今年协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自身改革创新,提高运营效率,更加注重市场潜在需求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加快产品开发、服务和创新,更加注重依法经营、绿色发展,更加注重防控经营风险,提高驾驭市场,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直面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努力开创钢铁工业发展新局面。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要全力做好稳市场、控产量、防风险、增效益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重点,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新常态下钢铁行业运行监测分析,特别要关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对行业的影响;加强原料、钢材市场和主要用钢行业市场的趋势性、倾向性研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进行信息引导;坚持行业运行月度分析制度,扩大发布渠道。加强企业间的协调自律和监督,把“控产量、没有合同不生产、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作为行业共同应对严峻形势的重要举措,做好专项产品市场、区域市场的协调和自律,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加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引导,特别是汇率风险,加强市场风险预期分析。充分发挥钢材、铁矿石价格指数的作用,引导企业理性采购、销售;继续开展对标挖潜活动,促进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主攻方向。企业反映什么问题,行业遇到什么问题,协会就去研究、反映,并去努力解决什么问题。针对企业反映的资金严重紧张、融资难问题,协会将积极建议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在近年来开展财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向政府建议对企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兼并重组等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注重对采用污染治理新工艺、清洁生产新技术的企业和扩大钢结构应用的支持,尤其是在针对氮氧化物和二口恶英等污染物控制难点对企业的支持方面,协会将继续提出建议;继续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降低国内铁矿山税费措施;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城市钢厂搬迁问题,协会要抓紧调研,形成行业的意见提交政府部门;加强行业正面宣传,增进社会公众对钢铁工业发展和进步的了解,要宣传城市钢厂与城市融合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从今年开始协会将按年度推出《中国钢铁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第三,坚持需求导向,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服务工作。根据会员要求,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对企业环保技术的推广和指导,密切关注环保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要求及相关技术导则等信息,并及时传递给企业;认真总结会员企业在节能环保,特别是污染治理典型工程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企业间交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今年国家仍将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出台,协会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及时收集相关情况,积极反映行业的意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努力为企业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第四,积极开展法治钢企建设和行业诚信自律建设。把开展法治钢企建设作为钢铁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要高度认识开展法治钢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法治钢企建设,使钢铁企业真正成为依法治理的企业法人、诚信守法的经营实体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法律事务分会的作用,着力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促进企业合规管理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的不断提升。要探索开展钢铁行业信用建设,加强会员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为会员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促进企业提高信用管理能力。进一步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要根据行业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约,规范行业的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促进企业深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促进国企、民营企业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就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股权多元化开展调研;大力宣传企业深化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企业间交流;及时就企业遇到的难点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同志们,钢铁行业在新形势下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诸多挑战,全行业适应新常态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困难比我们预计的要多。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大力提高钢铁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努力。
11-28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CNC machine tools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are a typica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oduct that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advanced skills such as computer skills, active control skills, lateral measurement ski
09-19
Those who know how to draw messy patterns
Those who know how to draw messy patternsRandom pattern drawing is a type of irregular and inconspicuous matte wire pattern obtained by rubbing the aluminum plate back, forth, left, and right under th
09-19
Normal failure and early failure of wire drawing molds
Normal failure and early failure of wire drawing moldsDrawing dies are used in many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natural wear or slow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fatigue cracks due to conflicts are considere
04-18
Jiangmen Wire Drawing Factory: How to easily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wire drawing machine
The wire drawing machine system has a high demand for speed control. For a mechanical equipment wire drawing machine manufacturer, this control system can provide a very accurate and lubricated line s